大鼠腦成纖維細胞
大鼠腦成纖維細胞作為腦部間質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,在維持腦內微環境穩定和正常生理功能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。這類細胞通常呈梭形或不規則形狀,具有細長的胞質突起,細胞體富含內質網、高爾基體等細胞器,展現出活躍的分泌功能。
獲取該細胞需借助特定的分離與培養技術。科研人員一般選取新生大鼠的腦組織,因其細胞活力強、增殖能力旺盛。在無菌條件下仔細分離出腦實質組織,剔除血管、腦膜等非目標結構后,將腦組zhi剪切成細小碎塊。常用胰dan白酶和膠原酶聯合消化法,把組織塊分散成單個細胞。隨后,將細胞接種于含有豐富營養成分的培養基中,其中胎牛血清為細胞提供生長所需的多種生長因子和營養物質,抗生素則預防微生物污染。由于成纖維細胞貼壁生長特性顯著,在培養過程中,它們會迅速貼附于培養瓶底部并開始增殖。為保證細胞良好的生長狀態,需定期更換培養基,去除代謝廢物,補充新鮮營養。當細胞生長至匯合度約 80% - 90% 時,采用胰dan白酶消化進行傳代,使細胞持續保持旺盛的分裂能力。
從功能層面看,該細胞具有多重關鍵作用。首先,它參與構建腦內細胞外基質。細胞合成并分泌膠原蛋白、纖連蛋白等多種細胞外基質成分,這些成分相互交織形成復雜的網絡結構,不僅為神經元、神經膠質細胞等提供物理支撐,還影響細胞的遷移、分化和存活。其次,在腦內信號傳導中發揮調節作用。腦成纖維細胞可通過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,如轉化生長因子 -β(TGF-β)、胰島素樣生長因子(IGF)等,與周圍細胞進行信號交流,調節神經細胞的生長、發育以及神經遞質的釋放,對維持正常的神經功能至關重要。此外,在腦部受到損傷或發生病變時,腦成纖維細胞會被激活。它們迅速增殖并分泌大量炎癥介質和趨化因子,吸引免疫細胞聚集到損傷部位,啟動免疫防御和組織修復過程。但在某些病理狀態下,如慢性神經炎癥或神經退行性疾病中,腦成纖維細胞的過度激活也可能導致細胞外基質異常重塑、炎癥反應失控,進而加重神經損傷。
在科研領域,該細胞應用廣泛。在神經科學基礎研究中,用于探究神經發育機制,幫助科研人員理解神經元如何在特定的細胞外基質環境中遷移、分化并建立神經連接。在神經系統疾病研究方面,如阿爾茨海默病、帕金森病等神經退行性疾病,研究腦成纖維細胞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變化及其與神經元、神經膠質細胞的相互作用,有助于揭示疾病的發病機制,為開發有效的治療藥物和干預策略提供理論依據。同時,在神經再生與修復研究中,腦成纖維細胞作為種子細胞,可用于構建組織工程化神經修復材料,為促進受損神經組織的再生帶來新的希望 。